寒潮(一)
“怎么了,骆一禾?”
“余切,你一定要看完这几页。”骆一禾表情比较严肃。
原来,在新一期的《人民文学》上,转载了83年《警惕幻想文学》,这篇文章看上去是在批判如今被驳倒的科幻文学,实则不然,评论文章上说:
“现在流行一种幻想文学,什么是幻想文学?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,不具备产生的条件,以情感上的激荡去触碰人内心的脆弱处,诱发人心中对幻想的共鸣。”
“幻想文学,代替不了真正的文学,无法实际的给到人力量,最终,它只会使人消沉下去,危害很大。”
余切读到这,已经发觉到了:这有可能是冲着他来的。
因为《天若有情》是比较符合这一套标准的,而且是最有名气的小说之一。
这篇评论表面上客气,实际根本否定了被刘芯武称为“幻想文学”的价值,这是极其危险的苗头。
骆一禾忧心忡忡,他告诉余切:“科幻文学现在已经成为众矢之的,我们不能和科幻文学有任何的联系……有时候文学的价值不取决于它的读者,而取决于其他的实在的东西,科幻文学兴盛一时,现在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起来。”
“尤其是这个‘幻’字相当危险,因为科幻文学就是这么被驳倒的。先是人们扯掉了科幻文学中的‘科’,把它变为反科学的,然后扯掉了科幻文学中的‘文’字,把它变为无文学性的,最终成为纯粹的无病呻吟……它就是没用的,而没用的文学是有罪的。”
余切继续看下去,接下来的评论文章就更加明白了,“幻想文学就是文学鸦片,看完之后只会让人陷入到无尽的空虚当中。”
“可以这样说,它没有任何价值可言,非要说有价值,那也是负面的价值。”
“它和今天流行的其他文学类别,比如知青文学是不大一样的,因为知青文学并不存在过多的幻想因素,而是真实的反映了作者本身的经历和处境,是作者的文学自传……”
(请)
n
寒潮(一)
到这儿,刘芯武的评论文章,已经堪称是图穷匕见了。
众所周知,余切和他小说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样,这和八十年代的诸多作家不同,比如下乡插队的回来搞了知青文学,留学的诞生了留学生文学,从军队退伍的产生了军旅文学……
八十年代,固然是有这么一些人,写的东西逐渐和自己的经历无关,是多方面都擅长的全才。
比如早一些的冯骥材,他原先是津门男子篮球队的中锋,,正准备再加把火,现在一看到余切来就说:
“余切,我恐怕暂时要停一段时间写评论,这不是不喜欢你的小说,而是要替你韬光养晦,不要再给你增添光彩了。”
“被人注目的感觉,怕是不好受啊……”他们意味深长道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唐僧不想取经,只想水群 媚君榻 幻想图书馆 一念诛天传 偃偶 都分家了,他们越过越穷关我啥事 说好随机转生,你八岁创法成道? 惊涛落日 开局过目不忘,铸造记忆宫殿 谍战吃瓜,从潜伏洪秘书开始 病弱美人下乡后,搞科研卷疯了 我职业选手玩其他游戏怎么了 换嫁为嫂 柔弱恶雌被流放?众兽夫舍命护她 港岛枭雄:从送东风快递开始 说好开发消消乐,第三帝国什么鬼 乱世狂龙,从打猎开始杀穿朝堂 全星际都知道元帅他在吃软饭 穿成年代文炮灰后,被懒汉宠上天 九等公民